周培源湍流前沿讲座|罗金玲研究员和张伟伟教授作特邀报告

发布时间: 2025-04-29 11:14:00  

2025年4月24日下午,一场备受瞩目的学术盛宴在北京大学新奥工学大楼3004报告厅拉开帷幕。湍流与复杂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期“周培源湍流前沿讲座”正式开讲。此次讲座汇聚了国内顶尖的专家学者,旨在推动湍流研究领域的前沿探索和多学科交叉融合。

本期讲座特邀两位重量级嘉宾:北京空天技术研究所的罗金玲研究员和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的张伟伟教授。罗金玲研究员是飞行器气动技术研究领域的专家,曾参与国家级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张伟伟教授则是流体力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同时也是中国空气动力学会副理事长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由实验室肖左利教授主持,吸引了实验室全体师生的热情参与。

首先登场的是罗金玲研究员,她以“飞行器气动问题研究”为主题,带来了一场引人入胜的报告。在报告中,罗金玲研究员从空天飞行技术的研究背景入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空天飞行器的主要特点。她指出,由于空天飞行器需要跨越广阔的空域和速域,其飞行环境更加极端,设计要求也愈发苛刻,这对空气动力学研究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随后,她详细梳理了空天飞行器面临的气动问题,并围绕气动布局、机体/推进一体化设计、气动力/热/载荷/热气弹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她强调,探索浩瀚宇宙、实现自由进出空间一直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因此廉价、便捷、安全和机动性成为空天飞行器发展的重要方向。罗金玲研究员还鼓励在场的学生充分利用多学科交叉的优势,积极参与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工程难题,为我国空天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罗金陵研究员作主题报告

接下来,张伟伟教授以“数据驱动的湍流知识发现及A14E的实践”为主题,带来了另一场精彩纷呈的主题报告。他指出,人工智能的兴起为流体力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机器学习发现湍流知识表示并构建湍流封闭模型已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热点。张教授首先展示了机器学习在精准混合长公式学习、附着流准确模拟、湍流标度律发现以及输运方程改进等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针对高Re工程分离流精细化数据缺失这一难题,他介绍了黑箱和白箱湍流模型,并展示了这些模型在典型工程案例中的精度和泛化能力。最后,张教授对数据驱动湍流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展望,为未来的湍流研究指明了方向。

张伟伟教授作主题报告

现场交流与讨论

 

主题报告结束后,在场师生与两位报告人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罗金玲研究员和张伟伟教授以其详实的内容、清晰的逻辑和深刻的学术见解,赢得了全场师生的高度评价。他们的讲解深入浅出,不仅拓宽了听众的知识视野,更激发了大家对科学研究的热情。

为了表达对两位专家的感谢,湍流与复杂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存标教授和肖左利教授分别向罗金玲研究员和张伟伟教授颁发了“周培源湍流前沿讲座”证书和感谢信。他们对两位专家长期以来对实验室发展的关注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他们为青年学者成长所作的悉心指导以及对外学术交流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肯定。李存标教授还表达了对未来深化合作的期待,希望双方能够共同谱写湍流研究的新篇章。

在阵阵掌声中,第一期“周培源湍流前沿讲座”圆满落下帷幕。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学术思想的碰撞,更是一次激励青年学者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盛宴。

李存标教授和肖左利教授向罗金玲研究员和张伟伟教授颁发“周培源湍流前沿讲座”证书和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