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与湍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11.13(报告人 陈少华 研究员)

发布时间: 2009-11-05 09:42:00  
SEMINAR               SERIES
     北京大学工学院   力学与空天技术系
 
      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题目:接触力学及其在生物黏附中的应用
 
报告人  陈少华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报告内容摘要:
接触力学这门学科可以说是自1882年Hertz发表了他的经典论文《论弹性固体的接触》而开始的。后来实验发现,当外加载荷很小甚至为零时,Hertz接触理论并不能正确地预测实验结果。1971年Johnson、Kendall和Roberts三人考虑接触物体表面力的相互作用,提出了著名的JKR黏附接触力学理论。由于著名的Hertz及JKR理论主要考虑了接触界面处法向应力的存在,或将法向应力与剪切应力人为地分开考虑,限制了两种理论的实际应用。本报告建立了接触界面处法向应力与剪切应力同时存在的广义黏附接触模型,分析了各向同性材料、横观各向同性材料、各向异性材料以及梯度材料的黏附接触问题,给出了多个广义黏附接触模型的理论封闭解,发展了接触力学。进一步将广义黏附接触理论应用分析生物大分子黏附及一类爬行生物黏附中可能的力学特征,从力学的角度揭示了生物大分子黏附及一类生物黏附的可能的力学机制。该方面的研究为微型敏感器、超强黏附材料、以及仿生爬壁机器人的设计提供了力学参考。
 
报告人简介:
陈少华博士,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兴趣主要包括:微纳米尺度力学、仿生材料力学、断裂力学、高温材料力学等。已出版著作2部,并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包括J. Mech. Phys. Solids;Int. J. Solids Struct.;Proc. R. Soc. London;Acta. Mater.等国际著名期刊。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于德国马普金属研究所任访问学者;2007年、2008年期间多次于香港大学任访问学者。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后”;2002年获中科院力学所“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一等奖;2007年获香港大学“Sino-British Fellowship Trust Visitorship”;2008年获第十届中国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
 
 
主持人:段慧玲  特聘研究员
时  间:11月13日(周五)下午3:00~4:30
地  点:力学楼434会议室
 
 
欢迎广大师生光临!